主讲人
大成毒品犯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深圳市律协商事犯罪辩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董玉琴律师
PART 01中国禁毒规定的演变与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毒品犯罪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努力通过法律手段来打击这一犯罪行为。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毒品犯罪的形势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以《昆明会议纪要》为中心,探讨中国禁毒规定的演变和现状,并从历史、现实和法律角度进行分析。
(一)禁毒规定的演变
1979年,中国首次在《刑法》中明文规定毒品犯罪的处刑,包括贩卖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等。随着毒品犯罪形势的严峻,1982年《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1979年《刑法》第171条的贩卖毒品罪的处刑规定进行了修改,新增:“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1987年,《海关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对走私毒品行为及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1991年,《关于禁毒的决定》成为中国第一部详细规定毒品犯罪及其刑罚的单行刑事法律。
1997年,《刑法》对毒品犯罪立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完善。
2000年,《南宁会议纪要》出台,对禁毒工作作出了更具体的指示和部署。此后,中国政府不断推进禁毒工作,如2007年的《禁毒法》和2015年的《武汉会议纪要》等。直至《昆明会议纪要》出台,取代了从前颁布的会议纪要的内容及地位。
(二)禁毒规定的现状
《昆明会议纪要》于2023年发布适用,这是对禁毒审判工作的深刻总结和大力度的调整,体现了国家层面在禁毒工作方面的制度自信、组织自信和能力自信。
董律师认为,《昆明会议纪要》的出台,实际上给刑辩律师送上了一份“大礼”。长久以来,如何在毒品案件中有效辩护,一直是摆在律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而《昆明会议纪要》的出现,为律师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解决了以前很多“不敢”明确论述的问题。其作为非司法解释,却比司法解释更受用,“地位”更高,这也是对其内容的高度肯定。
《昆明会议纪要》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对于主观明知的认定问题。在毒品犯罪案件中,主观明知的证明一直是个难点。但《昆明会议纪要》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突破,强调了对毒品犯罪案件主观明知的综合认定,这无疑对于解决这个难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昆明会议纪要》中还明确了很多罪与非罪的问题,对于一些模糊的边界进行了“大胆”的明确。这无疑对于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有着极大的提升,也让法律更加清晰明了,更接地气。
同时,《昆明会议纪要》还纠正了过去很多“极左”的思维,例如重刑主义、唯数量论等。这些偏激的观念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有着过大的影响,导致了法律的不公和不平等。《昆明会议纪要》对这些问题的纠正,无疑是对法律公正和平等的重大贡献。在此背景下,《昆明会议纪要》的出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法、检、律均已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认真研究、学习这份《昆明会议纪要》。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会议纪要》将会对未来的禁毒审判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引领中国禁毒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PART 02 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法律原则与政策要求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在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禁毒工作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禁毒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这是确保打击毒品犯罪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同时,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推动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全面加强毒品案件审判工作
对于毒品犯罪的审判工作,应当遵循依法从严、打击重点的原则。对于那些涉及重大毒品案件的主要犯罪分子,应当依法严惩不贷。
(三)持续推进毒品案件审判规范化建设
在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审判规范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各级法院应当以典型案例和指导案例为引领,规范毒品犯罪的审理和判决工作。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可以提高审理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同时,对于那些具有特殊情节的毒品犯罪案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体现法律的宽严相济原则。
(四)不断完善参与禁毒综治工作机制
禁毒综治工作是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环节,必须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还要注重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禁毒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有效地遏制毒品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五)死刑适用问题综述
董律师强调,在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死刑的适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便于理解,董律师将《昆明会议纪要》中关于判处死刑的一般性规定的繁杂的法律条文整理成了浅显易懂的公式:1.数量远超+犯罪情节→可不判死刑 。2.数量接近+法定从重情节→可判死刑。3.数量刚超过+情节恶劣→可判死刑 。4.数量达到+法定从轻情节→可不判死刑。5.数量达到+从严+从轻→ 全面考虑,审慎适用。
其次,毒品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未到案时,不影响在案被告人的量刑,要严格依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对在案被告人与未到案共同犯罪人的罪责大小难以准确认定,进而影响准确适用死刑的:不应对在案被告人判处死刑。对于受人指使、雇佣运输毒品:充分考虑其在毒品犯罪链条中 所处的地位和实际发挥的作用。不能唯数量和获取的报酬论,还要综合考虑运输的次数、运输的距离、犯罪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危害性、获利方式、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毒品数量等9个因素。多人受雇同行或者分段运输毒品,同时判处二人死刑应当特别慎重。其中,针对非传统毒品犯罪案件,可依据换算公式确定其具体的毒品数量。刑法、司法解释未规定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新类型毒品一般不判处死刑,但涉案物品数量远超,有从重因素(集团首要分子/突出的主犯/法定从重),且为规定了定罪量刑数量标准的新类型毒品,被以走私、制造、大宗贩卖罪名起诉的可判处死刑。
同时,还要关注经济制裁的问题,确保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受到应有的惩罚。此外,多层次的打击手段也是必要的,包括对于涉及毒品犯罪的相关人员进行打击和处理,以形成有效的震慑。除此之外,董律师还特别提到毒品上下家的死刑适用问题:上家持毒待售、已掌握毒品来源、主动联络,积极促成交易时可判处其死刑;下家积极筹资,主动约购,对促成交易起更大作用的可判处死刑;数量巨大以上,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有利于全案量刑平衡可同时判上下家死刑。最后,董律师补充了死缓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应判死刑立即执行,但不得已而判死缓的累犯,可判死缓限制减刑,这其中包括1.武装掩护毒品犯罪 2.以暴力抗拒查缉情节严重 3.曾因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对于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应当严格控制,并且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方针,突出打击源头性犯罪。对于那些涉及集团首要分子、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特定对象的犯罪分子,应当依法严惩不贷。其次,在考虑死刑适用时,应当全面、准确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综合考虑毒品数量、犯罪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的同时,还要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等因素。
中国的禁毒规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优化。政府对禁毒工作的重视和不断加强的努力表明了其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态度和对社会安全的承诺。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知名律师董玉琴律师的深入浅出、逻辑清晰的演讲风格对我们理解和分析禁毒规定的重要启示。这种风格强调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展示了法律的专业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怀。
与谈人
中闻毒品犯罪辩护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律师协会刑事辩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宋标律师
PART 01 精准辩护——从叶某案看辩护的策略与技巧案件概述
在刑事辩护中,精准辩护是一种高超的技艺,需要深入了解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敏锐的法律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它要求辩护律师能够抓住案件的关键点,针对控方的指控进行有效的反驳,为当事人脱罪或争取较轻的刑罚。本文以张宋标律师亲办的叶某案为例,探讨精准辩护的策略和技巧。叶某案是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涉案人员包括叶某及其家属。一审法院认定叶某主观明知涉案物品为毒品。
张宋标律师的精彩辩点:1.叶某一直认为涉案物品为它物,对实际上是毒品并不明知。2.一审法院对叶某主观明知认定错误,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其明知。3.同案犯未到案,其供述对叶某的行为定性至关重要,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应当认定叶某不明知。4.可作为裁判依据的三个司法文件中,无论是走私,还是运输毒品罪,均要求行为人“明知”是毒品而运输。
PART 02 精准辩护的策略与技巧
1.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
精准辩护的首要条件是深入了解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辩护律师需要仔细研究案件的所有细节,包括证人证言、物证、鉴定意见等,以便找出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疑点。
2.敏锐的法律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辩护律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法律洞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发现案件的关键点,并针对控方的指控进行有效的反驳。在叶某案中,张律师抓住了涉案人员均为叶某的家属这一微小特点,从人性出发进行辩护。
3.提出关键性辩点
精准辩护要求辩护律师能够提出关键性辩点,通过深入了解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敏锐的法律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向控方及法庭提出为当事人脱罪或者减刑的关键性辩点。在叶某案中,张律师提出了叶某主观明知认定错误的辩点。
4.利用罪刑法定原则为当事人争取较轻的刑法
当法院量刑过重时,精准辩护要求辩护律师能够及时找到类似案例刑罚更轻的证据,利用罪刑法定原则为当事人争取较轻的刑法。在叶某案中,张律师提出了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的辩点,针对不利证据提出疑点,降低其可信度。
5.放大有利字眼,精准攻破
精准辩护的要义在于抓住法条中的“主观不明知”等有利字眼,不断放大,从点到面,精准攻破。在叶某案中,张律师运用了《昆明会议纪要》中的相关规定,结合被告人的供述、相关证人证言等证据,综合分析判断叶某对案件事实的发生并不明知。
PART 03 结论
精准辩护是一种高超的法律技艺,需要在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敏锐地把握法律动态和控方指控的漏洞,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在叶某案中,张律师通过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敏锐的法律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提出关键性辩点、利用罪刑法定原则为当事人争取较轻的刑罚以及放大有利字眼精准攻破等策略和技巧,成功地为叶某进行了有效的辩护。
与谈人
广东省律协经济犯罪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律协金融犯罪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翟振轶律师
毒品犯罪死刑辩护心得
在最近的《昆明会议纪要》中,我们看到了对死刑适用的规定以及犯意引诱的处理方式。这些规定不仅涉及到刑事政策的问题,也涉及到法律适用的问题。
本次论坛中,翟振轶律师首先对什么是禁毒形势进行了解答,“可以把它分为本地区毒品犯罪的实际情况和与毒品犯罪作斗争的需要两个层次。”从《大连会议纪要》到《昆明会议纪要》,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判处死刑的规定是如何变化的。《大连会议纪要》将判处死刑的标准分为六种:数量、情节、后果、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和当地禁毒形势。而《武汉会议纪要》在这六个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犯罪性质,将这七个标准归纳为三个标准:数量、情节、性质、后果这四项是犯罪行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是犯罪人。《昆明会议纪要》则删除了“禁毒形势”这个标准。
那么,禁毒形势是否仍然需要考虑呢?翟振轶律师表示,答案是肯定的。我国除了刑事法律之外,还有刑事政策,这些政策常常以文件的形式发布,只对公检法部门公开,律师们往往无从得知。在实践中,刑事政策有时比刑事法律还管用。禁毒形势决定了刑事政策。如果禁毒形势严峻,刑事政策就会收紧,那么打击就会从严,毒品犯罪的死刑数量标准就会低一些;如果相反,那么数量标准就会高一些。这就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
翟律师还重点讲了“犯意引诱”。“犯意引诱”这个词最早是在《南宁会议纪要》中提出的。它是指为了引诱他人犯罪,采用隐匿身份等手段进行侦查的行为。我国目前的禁毒政策:禁吸、禁贩、禁种、禁制;这个政策写在《禁毒法》第四条里。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政策则是:打团伙、断通道、摧网络、破大案、抓毒枭、缴毒资。公安机关往往会出于破案效率及收集证据的目的,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条件或者制造机会刺激其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南宁会议纪要》中规定了对“特情”引诱的被告人应当从轻处罚的原则。这一原则一直延续到《大连会议纪要》中。但是,《刑事诉讼法》在2012年进行了修改,规定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这一规定对于“犯意引诱”提出了否定性评价。
在《昆明会议纪要》中,对于隐匿身份人员实施侦查案件的处理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规定。它正式对犯意引诱提出了否定性评价。同时,“特情”这个词也被“隐匿身份人员”所取代。这是与刑事诉讼法的表述一致的。
综上所述,翟振轶律师认为,从《大连会议纪要》到《昆明会议纪要》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禁毒形势和犯意引诱的处理方式的规定和变化。这些规定不仅涉及到刑事政策的问题,也涉及到法律适用的问题。律师同行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些规定,以便更好地适用法律来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集千帆纳百川共大成仲夏初芒,六月未央,大成律师事务所2024年中国区合伙人大会于6月28日至30日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本次合伙人大会历时三天,包括大成中国区和Dentons在内的1300余...
2024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6月也是我国禁毒月。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6月16日联合发布《关于将溴啡等46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
2024年6月21日,由大成北京总所刑事专业组主办的死刑(复核)案件辩护策略与法援研讨会在大成总所21层会议室成功举办。 死刑,是对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种极刑处置。剥夺人之生命,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