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知名高校法学院加强实务型教育改革,建立理论功底与实务能力双向并举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进一步提升执业律师的理论专业水准,5月6日下午,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共同打造高等院校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办学的新平台。
这是继大成刑辩团队与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开设金融犯罪大讲堂后,再次与国内知名高等学府法学院开设刑事专业实务课程。本次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合作办学不仅在课程设置上更具创新实务功能,同时,还专门开设奖学金,用于激励成绩优秀经济困难的学子更好地完成学业。
谈及为何选择与大成“牵手”,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卢建平表示,学院与律师事务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尚属首次,这是实务教学的一次重要改革创新。选择大成原因有二:第一,大成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第二个基于学院刑事法学科的优势和特点,与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合作,其效果可谓“强强联合”。
“在法律硕士的学习阶段,需要在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环境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学模式不能止步于课堂,更要注重课堂之外,用正在发生的案例进行实务教学”,卢建平说,“因此在与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进行课程合作的基础上,我们要拓展实习范围或第二课堂教学,通过加强实务类课程教学,形成法律硕士培养发展的永恒动力。通过全方位的合作,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职业规划引导,树立更加务实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双方的深度合作,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运恒充满期待,他说,“为提升高校理论教学的活力和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了以理论教学促进律师执业能力的升华,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大成刑辩团队与知名高校的互联互融互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校所共建’可以让法学教育不再脱离实现,并且充满实务元素,进一步增强双方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广大学子在校园里就可以运用更多元的视角,掌握学术与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合作办学模式也给予大成刑辩团队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让我们从年轻学子的身上感受到飞扬法治的理想与情怀。通过律师进高校、学生进律所的良性交融互动,实现律所和高校的共赢共建共发展,这是我们合作最大的动力和期盼。”
随后,双方在近百名学子和律师的见证下,共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开启校所合作办学的大门。
针对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刑事专业学术影响力大、学生较多的情况,在合作签约仪式后举行了首期大成律师论坛——“我为什么做刑辩律师”。
三位刑事辩护领域的咖级名律结合各自的执业之路,聚焦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刑辩律师的执业现状和发展等内容,带来了精彩的分享时光。
从上海专程远道而来的“东方大律师”、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翟建,为同学们带来了三个富有时代感的办案故事。这三个故事如同一趟时光列车,承载着每个人从改革开放初期起程,一路感受律师的职业发展和国家的法治历程。从一次毕业生模拟法庭的意外留校任教,到从高校教师向专职律师的职业转换,再到远赴贵州为死刑犯辩护的枪下留人……翟建律师忆海拾贝般地娓娓道来。在他的诉说中,大家感受到了一位刑辩律师不仅仅是为名利而辩,更是为法治的精神和情怀而辩。
与翟建律师的深情回眸不同,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韩嘉毅律师用“看得见”的方式开始了他的讲述。回眸当初的选择,他直言成为一名刑辩律师竟是源于港台片的影响。在法庭上,那些为维护当事人权益侃侃而辩的律师深深地感染了他。随后,他带来了三段视频向大家真实展现了法庭之上律师将遇到的考验,一名杰出的律师该如何有质量的发问,以及如何运用精湛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说服法庭接受自己的辩护意见。 他感言,“做一名好的刑辩律师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这要求我们要全力以赴地进入到案件当中,更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技巧!”
大成刑辩团队的大咖们总是可以随时切换风格、传递惊喜。在富有时代情怀和理性思考的两位嘉宾进行宣讲过后,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运恒律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打开了属于他的分享时间。他通过六个问题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内容:“我为什么做律师?”、“为什么要到大所做律师?”、“为什么要做专业的律师?”、“为什么要做刑事辩护专业律师?”、“刑辩专业律师怎么样才可以做好?”、“目前律师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这六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在他看来,高超的专业能力是一名优秀刑辩律师的必备素质,同时,还要汲取丰富的知识结构,具备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这是维护职业尊荣感的根本保障。透过他的话语,大家感受到了一名刑辩律师的职业自豪和执业自信。
在三位刑辩大咖的精彩分享后,现场的学子与名律们展开了热烈互动。同学们带来了十分专业的提问——“相对于民商事等其他辩护,刑辩律师面临哪些职业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素有“司考男神”之称的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韩友谊的回答是——“心理”。在他看来,刑辩律师最大的风险通常会出现在特别想赢得一场诉讼之时。这时,刑辩律师必须要过“心理关”,即在办案过程中要避免受到被告人或者被害人的不幸遭遇或情感影响,不要因为角色代入感产生违背执业操守的行为。“当我们太想去帮助想帮助的人时,结果往往会南辕北辙”,他感言。
在谈及如何看待刑辩专业性需要复合型的知识背景时,韩友谊给出的答案是——“科学精神”。他说,“对于一个成功的律师来说,前辈怎么成功并不重要。你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要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你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答案很简单,必须有科学的精神。所有刑事案件中出现的问题都跟科学有关,如果你连科学的思维都找不到,那将举步维艰。”
北师大学子带来的问题在凸显专业水准的同时,也聚焦实践。有同学提出“在推行刑辩律师全覆盖的过程,遇到哪些问题,又应如何应对?”
对此,有着值班律师经历的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理事田锋涛坦言答道“因为广州是值班律师制度的试点城市之一,所以我感触很深。让值班律师制度能够真正走向更实质的道路,需要司法机关、法律人的推动和民众对法律程序的重视相结合。否则很多法外因素的影响会限制这项制度发挥良好的作用。”
互动讨论环节过后,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刘广三教授对每一位讲座嘉宾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一个律师要具备“学会站在更高的平台上追求更高生活目标”的素质,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能够让大成的律师们了解北师大的学生,也期待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可以到大成这样的著名律所执业。
快速成长到底有没有捷径?对于这个问题,在活动最后的现场赠书环节,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理事薛火根给出这样一条路径——“交高人、读好书。”与高水平高修养的人为伍,读凝结智慧与实践的好书,会滋养青年学子们快速成长。为此,他特地从南京带来亲著的《有效辩护新路径》一书,现场赠送给同学们。作为一位知名刑辩人,他表示,“希望有志成为律师的同学们通过阅读能够体会到,一名优秀的律师,既要是品德端正的君子,也要具备神探的精神、法律专家的严谨、博物学家的博学、演说家的感染力和心理学家的多维分析。”
可以说,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战略合作是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推进法学教育实务化探索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与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和有关部门连续合作举办论坛,并在北大、人大等高校开设经常性实务法律课程,搭建起律师和学界沟通的桥梁。此次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开展战略合作,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的知名度,也有效提升了高校学子的法律实务应用水平,建立了法律人才储备机制,为提升法学教育实务水平奠定基础。
参加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还有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梁迎修教授、法学院副院长李滨教授、袁治杰副教授、郭理蓉副教授,以及来自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娄秋琴,秘书长于兴泉,理事张成、马俊、王素军、吴雪岩、顾伟、肖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