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肖飒 | 刑事合规逻辑与合规管理体系不同

发布日期:2022-05-17 来源:大成辩护人公众号 作者: 大成刑辩网编辑

  2022年4月初,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新一轮学习合规管理的浪潮,笔者也在接受相关培训。有学者专家提到,与其刑事合规专门出一套合规评价标准,不如直接借鉴国际标准ISO37301或央企标准。对此,笔者有话说:

一、刑事合规考察的是如何堵住“法所不容许的风险”vs.央企合规考察法律、经济和声誉风险

  合规,本质上属于一种企业管理手段。我国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单位被刑法规定为犯罪主体,我们在刑事合规实务中发现,单位犯罪案件更容易被接受采用刑事合规来试点不起诉等。从现有刑事合规试点的情况看,与业务相关的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均给予了刑事合规的机会。请注意,“与业务相关”基本上对应了国际标准中on-one-job performance,也就是说只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罪名才有刑事合规不起诉的可能性。

  从检察院的角度考察,检方并非企业管理专家也不是公司治理专家,其考察公司是否达到刑事合规的标准,侧重于是否可以控制住“红线”即刑事风险,至于“道德底线”问题、声誉问题、经济问题在所不问。也就是说,检方在决定是否对企业或个人进行合规不起诉时,考察的并非合规体系是否达到ISO37301的国际标准或参照央企合规标准,而是更为纯粹地关注是否控制住了刑法风险。

  此前发布的《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第十一条便规定,涉案企业提交的合规计划,主要围绕与企业涉嫌犯罪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的合规管理规范,构建有效的合规组织体系,健全合规风险防范报告机制,弥补企业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漏洞,防止再次发生相同或者类似的违法犯罪。因此,刑事合规的重点仍然在于对于案件有关风险的合规和防范,其目的也在于防止再次发生相同或者类似的违法犯罪。这与央企合规有明显不同。

  那么,刑法风险如何甄别值得探讨。既然刑事合规、合规管理体系都是舶来品,凝结着全世界人民的集体智慧,那么,我们也不应当排斥刑法理论中“全球通说”阶层理论,其中,罗克辛的客观归责理论有一个值得借鉴的验证方法:是否制造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什么是法所不容许的风险,这里的“法”,主流观点认为是刑法,也就是刑法所不容许的风险。即观察一种行为或某种商业模式是否会带来刑法风险,如果答案是yes,则制造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如果答案是no,则没有制造刑法意义上的风险,无需在检方考察之内。甄别风险之后,要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归入合规体系制定合规计划进行整改,防微杜渐。

  请注意,形成刑事合规体系后,要实质考察是否降低了刑事风险,而非只替代了风险,这便是合规计划有效性审查的标准。只有能够有效降低刑事风险的合规计划,才能够获得刑事合规的效果。还要防止将“法所容许的风险”强加给涉案企业,例如交通肇事案件中不能因为要杜绝车祸,而不让机动车生产、销售和行驶。

  即便是造成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还要有复核手段,即这个风险与企业的涉案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如果企业发案的原因另有蹊跷,则需要寻找原因另行制定合规计划,反复尝试,直到寻找到真正的刑法漏洞,亡羊补牢。容易被忽略的是:刑事合规计划制定完成后,其能够挡住的危害结果是否落入刑法法益之中。防止隔靴搔痒,合规计划看似热闹,只拦住了苍蝇,没挡住老虎。

  同时,在完成刑事合规之后,还可以利用客观归责理论审视刑事合规是否发挥应有的效果,以此作为检验其效果的手段。

  与之相较,央企合规的考察维度更为全面,不仅包括法律风险,还涉及经济和声誉风险。学界的观点是本次征求意见稿,对于央企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出发点还是为了守住国有资产,维护金融等重要行业的安全,其与刑事合规的功能与定位不同。

二、个人刑事合规

  对于企业家个人而言,一个常有的困惑是,企业刑事合规为何能够对个人适用,又为何能够使得个人获得量刑上的优惠,甚至取得合规不起诉的效果?

  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从规定上可以看到的是,《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第三条的规定,该规定明确第三方机制同样适用于公司、企业实际控制人、经营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实施的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犯罪案件。因此,仅从法律规范的角度上讲,涉案企业合规确实能够适用于个人,而非仅仅适用于企业。

  而从逻辑上讲,之所以如此也存在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涉案企业合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企业进行合规整改,使得企业能够继续良性经营而避免刑事风险,因此,为了让企业内部人员愿意配合检察机关进行合规整改,故而对企业内部人员予以一定量刑优惠,激励其推进企业刑事合规。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之所以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实行犯罪行为,本身也是企业规范制度存在一定瑕疵的体现,因此即便企业尚未陷入刑法风险,仍然可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提前进行企业刑事合规整改,使得企业避免陷入刑法风险,故而有必要使得刑事合规能够对个人适用。

三、刑事合规的程序要求

  本文语境下,刑事合规是基于刑事诉讼程序中审查起诉阶段的认罪认罚之内容。诚然,其启动的时间在刑事侦查阶段之后,法院审判阶段之前(虽然北京海淀区有一例审判阶段要求刑事合规的案例,目前暂无进展)。各级检察院对于刑事合规的试点和推动,贡献最大。

  启动方式:检察院在办理涉企犯罪案件时,接到涉案企业、个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其他单位、人员提出适用合规试点及第三方机制的,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审查。

  涉案第三方人员组成:各地区有本地区的涉案企业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库,根据涉案企业类型,在库里随机抽取人员组成第三方组织。很荣幸,作者本人也是入库专业人员之一,在北京地区履职。

  召开听证会:检察院对于拟作出不逮捕、不起诉、变更强制措施等决定的涉企犯罪案件,根据《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2020年10月生效)召开听证会,并邀请第三方组织组成人员到会发表意见。

  与严苛的刑事诉讼程序相比,企业为自身合规经营所做的合规工作,并无国家机关的严格程序和时间节点要求,多数还是需要企业自纠自查,自我更新合规基因。

四、刑事合规的体系标准,可参考ISO37301

  如前所述,涉案企业刑事合规与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侧重点不同,考察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国际标准的周延和科学性值得借鉴。

  笔者比较认可,以“飞轮效应”为底层逻辑的PDCA即:策划--执行--检查--改进--策划,形成闭环,各环节依次赋能。这就要求,刑事合规与企业合规的结合,在涉事案件结束后,在工商联(民企)国资委(国企央企)的长效监督下,持续在合规文化建设上发力,不能像某些外国石油企业一样,一颗螺丝钉影响了一海湾石油运输。

  ISO37301重视组织环境,对于内外部因素予以充分考虑,防止刻舟求剑,这也提醒我们在做刑事合规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前置法和社会发展的情况,调整权重和关键点有效阻击风险点;重视领导作用和承诺,最高管理者必须参与其中而非浅尝辄止;策划就是做合规计划,要把能够调动的资源,谁来负责,何时完成,结果如何评价都要囊括其中,可衡量可监督可传达可留痕;支持,即财务、人力、技术、外部咨询等通力合作;运行,在整个系统内可触达、可知可用、调查研究;绩效评价,合规报告、内部审核等;持续改进,修改合规计划继续下一轮合规整改。

写在最后

  笔者有很多优秀的同行,在合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勉尽责。我们希望刑事合规这一新鲜事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发现本质和抓手,最终为涉案企业改过自新提供历史机遇。

  丛林法则之下,确实有些公司存在原罪,通过真诚反省,加强内控,建设合规文化,将刑事风险这一沉重的负担卸下,善莫大焉。

律师简介

  肖飒,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委员、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首批北京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硕实务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导师、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委员。著有虚拟币规制畅销书《ICO黑洞》、合著学术书籍《网络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研究》等。在《证券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财新》《经济观察报》等发表过近百篇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