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下午,国家住建部、自然资源部法律顾问、钱伯斯建设工程领域顶级律师、LEGALBAND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顶级律师袁华之大律师,携手大成律师事务所刑委会主任、大成刑辩学院院长赵运恒大律师,如约来到大成刑委会《跨界漫谈》栏目。本次漫谈特邀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刑委会副主任、前北京市优秀公诉人程晓璐律师作为主持人,三位大律师均是国内律师业界顶尖人物,各自以强大的专业能力和独树一帜的办案风格吸粉无数,此次强强对话,注定是一场别样精彩的巅峰盛宴。
然而精彩总多波折,华章之前总有些插曲令人有别样的回味,在本次巅峰对话即将开始之时,原本已经调试好的直播设备突发网络问题,令人措手不及。然不平处见真功夫,面对网络波动的突袭,三位律师泰然处之,完美彰显了大律师的应变风范。
优雅靓丽的主持人程晓璐律师,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国家公诉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博士,也是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面对这样的插曲,程晓璐律师在现场立即对漫谈流程进行调整。不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就建筑领域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类型以及危害,与特邀嘉宾赵运恒主任展开对话,还巧妙地置换角色,以主持人身份引出袁华之律师的调研与思考。
作为有多年刑事辩护经验,在中国刑事辩护领域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赵运恒主任,面对此情此景,笑谈:“这是对刑辩律师的考验”。随后高屋建瓴的点明了建设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既有大律师的全局视野,细节处又十分贴合实务,引人深思。
就在程晓璐律师与赵运恒主任对话正酣之时,万众期待的袁华之主任重新连线进入直播间。原来袁华之主任在调试了多台设备都无法连线的情况下,为了线下众多热切的观众,当机立断,立刻作出调整,改变了直播地点,使得直播得以顺利进行。
插曲已过,华章待现,跨界三人漫谈的雄辩与哲思在此刻,于上万观众面前,缓缓铺陈开来。
巅峰对话:建筑领域项目经理涉罪的现状、类型及危害
检察官出身的程晓璐律师,思绪中总带着些家国情怀,她认为建筑工程领域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国民的就业、安全以及社会经济整体的良性运转意义重大。而建设工程行业又往往具有投资金额巨大、利润丰厚的特点,因而也是刑事犯罪的高发领域。建设工程往往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但责任越大,风险越大。项目经理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对于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对于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赵运恒主任办理刑事案件多年,处理过很多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大要案,其中不乏建筑领域的经典案例。在看待程晓璐律师提出的这一问题时,将问题下沉到实务中去。赵主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相关案件的常见情况,指出建工领域有从业门槛低、社会需求量大、利润高、环节多、猫腻多这样的特点;而且上下游单位多,利益主体纷繁复杂,导致利益冲突较多、较大;再加上监管不到位、不规范,建工领域职务犯罪频发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袁华之主任深耕房地产建设工程领域,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即便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建设工程法律事务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回望这一领域的犯罪情况时,也仍然保持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做项目的时候,做着做着就发现我们的相对方或者是自己的委托人就‘进去了’,这种情况是非常非常常见的”,袁华之主任这样一席话,深得共鸣。建筑工程领域给国家贡献的GDP大概在8%-10%,全国50万律师大概也能有30多万从事房地产与建设工程相关的业务,全国建筑工程领域的民商事案件,也有一半以上标的过亿。建筑工程领域以高利润吸引着各方人士的进入,而其中的犯罪也五花八门。袁华之律师坦言,自己提供法律服务时,不仅常遇到对方的项目经理“进去”,也遇到自己这边的项目经理“进去”,而且往往牵连甚广,很多人因此被抓,公路、医院甚至军队都有涉及。鉴于此种情况,袁华之律师不仅思考刑事律师对建工领域法律服务的介入,很早以前就已经切实的在从事跨界合作,多次为客户推荐过优秀刑事律师帮助客户解决刑事问题,以求更全面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个体的尝试终究是力量有限,效果有限的,袁华之主任对建筑工程领域全链条范围内的上万起案件样本进行了调研,以受贿罪为首,包括贪污、拒不支付劳动报酬、重大责任事故、伪造公司印章、串通投标在内的众多高频犯罪,正在严重的破坏着建筑工程领域从业行为的稳定性。袁华之主任提起自己针对伪造印章罪曾经经办过的一起民事案件,发现原告方的项目经理在起诉状中加盖的公章与曾经所签署合同上的公章有出入,查明该项目经理伪造多枚印章,而最终反败为胜,这一案例虽然经典,但建筑工程领域制用假印章、串通投标等情况比比皆是的现象,让袁华之律师深表忧心。
赵运恒主任认为,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已经深刻的表明了建工领域存在的诸多底层问题。赵运恒主任从刑辩律师的角度出发,旁征博引,结合大成刑委会顾问薛火根律师的研究,将建工企业常见犯罪,特别是项目经理常见犯罪,补充至34种。从建筑工程的审批立项到施工进场,再到地方事务处理、资金结算、利益分配等等环节,一路跟随的是串通投标、伪造公司印章、行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虚假诉讼、虚开发票等等刑事风险,这些实际上都是房地产和建筑工程领域律师的服务紧密相连的。利益之下,风险暗藏,赵运恒主任形象的以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流程,充分展现了建工领域刑事风险的纷繁复杂与险象环生。
程晓璐律师对一民一刑两位律师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从自身实践角度出发,补充了这一类犯罪行为所引发的潜在社会问题。建设企业与材料商、工人、债权人之间往往因一些关联的刑事犯罪,陷入多重民事诉讼纠纷,有些大型民营企业,涉及诉讼可能会达到上百起,还有可能引发工人讨薪,材料商讨要材料款等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大咖匠心:建筑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预防措施及律师们该如何跨专业合作、规避风险
谈及建筑工程领域职务犯罪的现状,三位律师感慨颇多,对于其成因、如何进行有效的防范,嘉宾们结合日常办案中的经验与思考,分享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袁华之主任认为除了潜在的贪腐和利润盘剥之外,建筑领域职务犯罪的成因主要有三:
第一,我国的建筑企业管理的体制不健全,挂靠盛行,行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转包、违法分包等情况,比比皆是,管理滞后严重。
第二,工程监管落实不到位,很多的质检、监理、审计都是流于形式。
第三,建筑领域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袁华之主任谈及被邀请参与《建筑法》的修订工作,以一起承包人未被充分追究责任的案件,点明了《建筑法》与《刑法》的相关缺陷。同时也延伸出了刑事律师的生存环境与民事律师完全不一样,在与公权力对抗的过程中,刑事律师承受的压力和思路,已经与民事律师完全不在相同的角度。
程晓璐律师笑称:袁主任戏说从事刑事辩护的似乎都有些不正常,但却道出了刑辩律师的艰辛。赵运恒主任认为:今天要探讨的就是如何把民事律师和刑事律师的一柔一刚结合起来,来获取更好的专业价值,更好的体现律师智慧,最终更好的保障企业权益。
谈及律师如何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帮助企业预防法律风险。赵运恒主任认为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核心是风险意识的培养,没有风险意识的从业行为极易导致问题发生。而基于风险意识,在风险发生之前,对企业制度进行细致到每一个环节的完善,进行刑事风险的评估分析,甚至提前拿出预案,就是大合规的理念;在风险发生之初,通过律师的专项法律服务,应对已经来临的风险,就是小合规的理念。
对于大合规与小合规的形式,赵运恒主任的看法是,形式是开展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路问题,核心的关键问题是企业要在律师的帮助下划清责任,并且注意每时每刻保留证据。项目经理虽然不是独立的法人,但是在运作上和独立的法人差不多,如果没有做好合规,可能不仅是团队,甚至是企业都要受到牵连。企业不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明确企业和个体的责任划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制度的落实,在问题出现之时,确确实实的将责任和企业剥离开来,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
赵运恒主任从律师的视角对我们国家过去所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指导文件进行了大视野的解读,指出在相应制度层面都是针对某一类行为,并无对企业进行激励的机制,而且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比较突出。律师应该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去帮助企业防范相关法律风险。
就袁华之主任提出的串通投标类案件,赵运恒主任同样认为划清责任和保存证据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一些基于地方现实,存在“无人投标,指定中标”情况的工程,很容易在扫黑除恶的背景下,被作出串通投标的指控。这就需要专业的律师来指导,在工程的最开始,将审批、招标、投标方面的证据固定下来,预防可能出现的串通投标罪刑事风险。
风险的控制,需要民事刑事的完美结合,民事律师往往很难发现一些刑事风险,由民事律师单独开展工作,很难做到全方位的预防;刑事律师眼中又有太多的风险,由刑事律师单独开展工作,工程和项目又较难顺利的进行。民刑结合,找到完美平衡点点,在避免风险的同时追求商事利益最大化,就是跨界服务的价值所在。
程晓璐律师对此深表赞同,并且补充道,项目经理的职务犯罪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在法律适用方面还存在着罪与非罪,刑民交叉的特点。从企业预防遭到刑事犯罪侵犯的角度而言,如何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的。一些贿赂犯罪,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一些开支名目,借劳务费、信息咨询费、茶水费、辛苦费、节礼的幌子,私下进行不法交易。这种情况下在证据收集上就存在着一些困难,事实上等于对律师的刑事法律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些相关文书内容设定的不太恰当,在进入到刑事追诉程序时,既有可能是控诉证据,还有可能是辩护证据,导致罪与非罪的界限极难把握。如果有刑事律提前去为企业面对刑事危机进行把脉,甚至协助企业来进行刑事的报案,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可能就会顺利很多。
解析漫谈:建筑领域项目经理职务犯罪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
程晓璐律师首先指出,从涉罪项目经理的辩护角度而言,管辖问题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但工程项目所在地、被告人户籍地、企业注册所在地等不一致时,办案人员就管辖问题也经常是打的不可开交。
就此问题的复杂性,袁华之主任也举出实际案例表示认同,赵运恒主任认为:建筑工程领域的案件管辖复杂,正表明了此类刑事业务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建工行业律师的专业支撑。就跨界漫谈的主旨而言,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很多领域的业务也不能单靠一个律师的作业,建筑工程领域的这类刑事案件发生,非常需要跨专业的合作。
随后,三位大律师你来我往,就如何理解和确定建筑领域涉及项目经理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案件的管辖问题?如何理解和认定建筑领域项目经理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中的主体身份?如何认定是个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如何理解和认定施工项目资金所有权归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三位大咖从立法定策的顶层设计出发,以行业现实和变化为沿革,对规范性文件和地方会议纪要进行解读,全面阐述了自身对实务中较为疑难的法律适用问题的观点,获得了听众们的一致好评。
很多听众现场热情提问,限于时间关系,跨界漫谈未能对各位热情提问者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限于篇幅关系,本文也无法将各位大咖的观点与见解一一誊写出来供各位读者阅读,唯能穿针引线,力求还原这场行业顶尖大咖巅峰对话盛况于一二。欲了解详细内容,敬请关注漫谈回放。
跨界三人,由表及里,自浅入深的对建筑工程领域项目经理涉嫌职务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大咖视野,不同凡响,从行业现实到法律的顶层设计,从规范化文件的解读到法律修订的参与,三位大咖此次展现的对话高度,与一般的问题解读相比,更见格局,也更见胸怀。
主持人程晓璐律师总能从社会利益的角度解析相关刑事风险防控的必要性与可操作空间;建工领域大咖袁华之主任一直以纵跨中国20年建工领域发展的视野看待法律的沿革与实践的变化;刑辩大家赵运恒主任以一名顶级刑辩律师的求真态度,全面阐释刑辩律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效、务实、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刑民合作、跨界共赢的理念。
跨界跨的是专业,而非法律人的身份,这一次的跨界漫谈,横贯刑民两业,纵向俯瞰中国20年建工领域发展进程,给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不断、内涵深刻、格局高远的对话。也引发了更多法律人对刑民跨界,共同预防犯罪这一话题的深度思考。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必然影响是经济类犯罪案件总量的不断提升,传统民商事行业领域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比往日更大的刑事法律风险。人们往往看到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因其高度的专业性而显得与传统民商事法律服务格格不入,却忽略了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业务要想在传统民商事行业领域开展,同样需要相应行业领域民商事法律服务的支撑。建筑工程领域项目经理职务犯罪这一话题,只是千千万万传统民商事行业领域刑事风险具象化表现的其中之一,未来,将有更多的行业领域需要民商事律师与刑事律师的跨界合作,联动服务。届时,或许便到了本次跨界漫谈中,三位大律师所倡导的“刑民合作,跨界共赢”的时代。
课程回放
扫描上方二维码
即可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