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大成新书 | 娄秋琴倾力打造的程序性辩护理论指南与实战宝典《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重磅上市

发布日期:2025-05-17 来源:大成辩护人 作者: 娄秋琴

程序性辩护不是死磕挑刺,而是用法律人的显微镜,在程序的毛细血管里寻找真相的印记。
—— 娄秋琴

《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
本书由资深刑事辩护律师娄秋琴博士凝聚二十余年执业经验与学术思考撰写而成,聚焦刑事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程序性辩护的核心价值。本书系统构建了程序性辩护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依托150多个成功的程序性辩护案例,提炼非法证据排除、管辖异议、回避申请、强制措施变更等实务场景的攻防策略。全书从学理层面揭示程序正义的底层逻辑,以问题为导向提供可复制的操作范式,提炼出“道术结合”的操作要诀,突破传统理论与实务的壁垒。本书既是律师提升程序攻防的战术指南,亦为刑事法治现代化研究提供了实践样本,是程序正义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生动注脚。
· 突破传统学术与实务的壁垒
· 以刑事诉讼法学理为根基
系统构建程序性辩护的权利逻辑与制度框架
· 基于150多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解析
展现从程序违法切入撬动全局辩护的实战智慧


本书作者
娄秋琴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牵头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院副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荣膺“2024年度LegalOne客户信赖律师:杰出女律师(华北)15强”,2025年GRCD中国年度女律师,荣登2025年度名律堂法总推荐中国律师榜,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刑法学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学士。
专注于职务犯罪、经济犯罪、金融犯罪案件的辩护,曾办理原铁道部部长刘某军受贿、滥用职权案,甘肃陈某琴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缓改判无罪案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以及近十起无罪辩护成功的案件,包括一审宣告无罪和二审改判无罪的案件。
除了具有丰富的辩护经验外,娄秋琴律师还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功底,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证券时报》等媒体的采访,出版了《常见刑事案件辩护要点》《守住底线:娄秋琴企业合规必修课》等10本著作,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向上滑动阅览
 
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
序(节选)
文丨顾永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娄秋琴博士的著作《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问世,作为她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导师,我对她的新著出版由衷地感到高兴,并愿意在浏览书稿后谈一点感受。
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界提出“程序性辩护”的概念已经20多年。当今司法实践中,刑辩律师围绕程序问题展开程序性辩护已成为常态,并且其中不乏取得良好辩护效果的成功案例。正是在此背景下,娄秋琴于2017年9月入学攻读博士学位后提出以“程序性辩护”作为其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对此我不仅同意而且全力支持。经过三年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她如期完成了论文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一书是她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中程序性辩护的现实问题和大量辩护案例,进行充实、完善的成果。浏览书稿后,我不仅看到了较其博士学位论文在理论上的进步,更看到了在程序辩护实践上的尽情挥洒。其中以下几点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她对程序性辩护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辩护实践的不懈追求令我感动,值得点赞。娄秋琴毕业后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笔耕不辍,先后写作出版两部著作。这对于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不是在出庭就是在出庭路上”的资深刑辩律师而言,是何其之难!她之所以能够如此,没有对程序性辩护理论问题的强烈兴趣和对程序性辩护实践的不懈追求,是不可能的。
二是《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是对其之前相关著作的深化与突破,值得阅读学习。本书是作者深耕刑事辩护实务二十余载,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从程序性辩护理论与辩护实践的碰撞中淬炼出的一部兼具学术厚度与实务锋芒的力作。该书既以刑事诉讼法学理为根基,系统阐释程序性辩护的权利逻辑与制度框架,又以司法实践中的“真问题”为导向,展开程序性辩护的实务研究,提出诸多真知灼见。对读者而言,透过本书,足以洞见程序性辩护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貌、原理与规律。
三是本书通过对程序性辩护实战案例的深入剖析,提炼出了司法实践中程序性辩护主要领域的思维范式与操作要领,对于广大刑辩律师具有不可多得的指导意义。《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一书将研究重点放在与程序性辩护相关的基础性学术问题上,从案例中抽象、提炼出程序性辩护的理论问题和学术观点,这对广大刑辩律师开展程序性辩护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总之,《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一书既展现了一名法学博士对诉讼原理、本质的深刻洞察,又彰显了一名资深刑辩律师的实战智慧,为刑事辩护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同时也对刑事司法工作者充分理解程序性辩护对促进刑事程序正当性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因此,无论是司法实务工作者还是学术研究者,皆能从本书中获得思想启迪与实践镜鉴。

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
前言(节选)
在一起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1000余万元的案件中,本人通过申请排除两名被告人的有罪供述,申请侦查人员出庭,申请调取同步录音录像,最终使得被一审法院判处有罪的案件在二审改判为无罪。正是通过程序性辩护,我们成功推翻了认定当事人有罪的15份关键证据——这个经历像一粒种子,让我持续关注那些藏在程序褶皱里的正义之光。
这些年,本人见证了刑事辩护领域的悄然变革。过去律师更多聚焦于“该不该判刑”“该判多久”的实体之争,如今越来越多的同行开始钻研“证据怎么来的”“手续齐不齐全”“程序合不合法”的程序细节。这种转变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尤为明显,让程序性辩护从纸面理论真正走进法庭实战。在甘肃陈某琴故意杀人两次被判死缓的案件中,正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本人向法庭申请召开庭前会议,申请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通过走访案发现场,最终排除了陈某琴的有罪供述,最后取得了二审改判无罪的结果——这种纸面上的改判结果,恰是程序意识觉醒的“惊雷”。
正是因为这些宝贵的程序性辩护经验,本人对程序性辩护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在入校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将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确定为“程序性辩护”。在读博期间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发现,理论界对程序性辩护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很多知名学者,如陈光中、顾永忠、陈瑞华、闵春雷、王敏远等教授,在论文和著作中对程序性辩护均有涉猎,其中很多观点开了程序性辩护学术研究的先河。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见,但学术探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问题层面上,并未对程序性辩护进行体系性研究,研究成果在实操性方面也较为薄弱。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主要从理论和实务两个角度对程序性辩护进行系统的梳理:一方面,从基础理论入手,厘清程序性辩护的基础性问题,丰富程序性辩护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以实务为切入口,将理论思考与实务分析相结合,希冀为程序性辩护的实务操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博士毕业后,本人对博士学位论文重新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增加了实操性更强的实践内容,并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搜集了50多起程序性辩护成功的案例,出版了《程序性辩护》一书,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尤其是为程序性辩护实战提供操作指引,本人又重新进行了体系化调整,删除了较为宏观的理论内容,又增加了100多个成功的程序性辩护的案例,以案例精析为导向,力争更贴近实践,最终完成了《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一书,希冀为辩护律师、司法工作者、程序法研习者等对程序性辩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书中收录的案例,每个都是辩护律师进行程序较量的缩影,有的维护了程序的正义,有的取得量刑的从轻,有的甚至取得了全案无罪的结果。这些实战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程序性辩护不是死磕挑刺,而是用法律人的“显微镜”,在程序的“毛细血管”里寻找真相的印记。
本书共分十章,前四章是“道”,着重厘清程序性辩护的底层逻辑,比如程序性辩护的现状、什么是程序性辩护、程序性辩护到底有没有价值、如何运用理论增强辩护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程序性辩护。后六章则是“术”,系统拆解申请非法证据排除、提出刑事管辖异议、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申请强制措施变更与解除以及会见和阅卷等常见的程序攻防策略,以案例为导向,从实务的视角阐述了如何运用规则和制度进行相关的程序性辩护,并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应对之法以及相关的完善建议。
特别要说明的是,书中所有案例都经过脱敏处理,但保留了最核心的程序攻防要点。读者会在阅读本书时逐渐发现,程序性辩护是一个辩护律师必须重视的辩护形态。程序辩护不是花架子,也不是非要和司法机关硬碰硬,而是要在法律框架内讲道理、摆证据、把握分寸。就像医生既要关注病人的病症,也要检查医疗过程是否规范,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本书就像程序辩护的“实用手册”,既适合天天在法庭上较真的律师和司法人员,也适合法律专业的师生。这些鲜活的实践经验,或许能让你对“程序正义”四个字有更真切的理解。

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专家推荐
顾永忠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娄秋琴博士深耕刑事辩护二十余载,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淬炼出这部兼具学术厚度与实务锋芒的著作。作为她的导师,我欣喜于她研究的深化与突破:一方面以刑事诉讼法学理为根基,系统阐释了程序性辩护的权利逻辑与制度框架,另一方面又以司法实践中的“真问题”为导向,通过对数十例实战案例的深入剖析,提炼出了程序性辩护主要领域的思维范式与操作要领,既展现了一名法学博士对诉讼原理、本质的深刻洞察,又彰显了一名资深刑辩律师的实战智慧,为刑事辩护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无论是司法实务工作者还是学术研究者,皆能从中获得思想启迪与实践镜鉴。
闵春雷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程序性辩护是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利剑”,通常也是刑事辩护的“排头兵”,对其后的实体辩护发挥积极影响。娄秋琴博士以其丰富的刑辩实践与敏锐的洞察力,对程序性辩护进行了系统性的阐发与论证,丰富了刑事辩护的理论。本书不仅对非法证据排除、管辖异议等程序性争议的辩护策略进行了论证,还结合实例生动阐释了回避、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等程序性请求中的辩护思路,拓展了程序性辩护的适用空间,为刑事辩护提供了可行的范本。相信这部凝结着智慧与宝贵经验的力作,会给刑事辩护律师及刑诉研究者带来有益启发。
李大进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本书从道和术两个层面系统地对程序性辩护进行了独到的解读,是助力刑辩律师悟道又得术的一本好书。程序性辩护是刑事司法程序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每位刑辩律师对程序性辩护的领悟及实操不仅体现的是能力,更是刑事辩护智慧的深厚表达。娄秋琴律师深耕刑事辩护二十余载,其不但积累了大量的辩护案件经验,还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将自己的心得奉献给同行相互滋养,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刑事辩护事业添砖加瓦,是值得点赞的一位刑辩专家。
 
目  录
上篇  原理篇
第一章 程序性辩护的现状
 第一节 重实体轻程序占据主流
 第二节 程序性辩护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第三节 程序性辩护存在的误区
第二章 什么是程序性辩护
 第一节 程序性辩护要遵循刑事辩护的原则
 第二节 刑事辩护及程序性辩护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 给程序性辩护下个定义
 第四节 对程序性辩护进行分类
第三章 程序性辩护到底有没有价值
 第一节 程序性辩护的独立价值
 第二节 程序性辩护对实体性辩护的价值
 第三节 程序性辩护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第四章 如何运用理论增强辩护效果
 第一节 人权保障理论
 第二节 正当程序理论
 第三节 程序法定原则
 
下篇  实战篇
第五章 如何有效地进行程序性辩护
 第一节 怎样进行程序性辩护
 第二节 可以针对哪些方面进行程序性辩护
第六章 申请非法证据排除
 第一节 案例精析:陈某琴故意杀人案
——两次被判死缓最终改判无罪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与理论基础
 第三节 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的特征
 第四节 实战运用:非法证据排除六步法
 第五节 申请非法证据排除的难点与痛点
第七章 提出刑事管辖异议
 第一节 案例精析:阚某某贪污、挪用公款案
——三年六次开庭终获一审宣告无罪
 第二节 刑事管辖异议制度概述
 第三节 实战运用:提出刑事管辖异议的路径
 第四节 如何有效地进行刑事管辖异议辩护
 第五节 刑事管辖异议的立法依据与司法处理
第八章 申请办案人员回避
 第一节 案例精析:赵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发的回避问题
 第二节 刑事回避制度的概念、价值和理论
 第三节 实战运用:申请回避七步法
 第四节 当前申请回避的难点与痛点
 第五节 如何有效地申请回避
第九章 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
 第一节 案例精析:李某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规劝归案终获不起诉
 第二节 实战运用: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流程
 第三节 实战运用:申请或要求解除强制措施的流程
 第四节 实战运用:审查逮捕阶段的辩护流程
 第五节 实战运用: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辩护流程
第十章 会见和阅卷
 第一节 案例精析:魏某贩卖、运输毒品案
——据理力争查阅案卷光盘
 第二节 会 见
 第三节 阅 卷

 
特别鸣谢提供案例的各位律师

《程序性辩护的道与术》新书发布会
 活动时间 
2025年5月18日(周日) 9:30-10:35
活动地点 
大成律师事务所21层1-5号会议室
(北京市朝阳区兆泰国际中心B座)
 活动内容 
开幕致辞
9:30--10:00
致辞人:
袁华之 (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董事局主席)
李大进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
赵明霞  (法律出版社法商分社资深策划编辑)
专家主讲
10:00--10:20
主讲人:顾永忠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新书发布仪式
10:20-10:35
发布人:娄秋琴(本书作者、大成刑委会牵头人)

扫描二维码
线上观看新书发布会

关注二维码观看新书视频介绍
了解新书概况及各章节内容